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批准宁阳县2024年县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25年7月18日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通过)
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听取了县财政局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宁阳县2024年县级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和县审计局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宁阳县2024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经过审议,同意县政府《关于宁阳县2024年县级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决定批准宁阳县2024年县级财政决算。
会议认为,2024年,县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和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决议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项目和民生事业保障有力,较好完成了2024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同时也要看到,在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财政收入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面临较大压力;二是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作用发挥不够,评价结果运用有待加强;三是预算管理不够规范,部分收支决算相比预算变动较大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会议要求,县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要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加强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分析研判,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造成的影响,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
一、聚焦财源建设,坚定不移培强产业。要把培植财源作为财政增收的长期发展战略,抓住工业经济不放松,把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紧紧围绕“4+3+X”产业体系延链、补链、强链,突出产业协同和龙头带动,聚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收入征管调度,重点关注对行业、企业和主体税种的动态监控,全面掌握全县税源状况,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切实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
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二是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高效协同税收、补助、贴息等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绿色创新,持续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不断探索和创新金融对实体企业支持的措施和办法,引导金融资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实体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着眼更好履行财政职责使命,把财政科学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健全事前评估机制,将事前评估嵌入到重大政策、项目决策程序,将财政管理从资金源头贯通到使用末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预算部门单位和基层乡镇,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推动精细化管理,对财政业务全流程、各环节进行优化,压实部门单位和基层财政对财经制度落实、预算编制执行、财务会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责任。三是系统完善标准化管理方法,加快建成覆盖财政重点支出领域和部门重点工作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编制和执行预算,实现财政资金分配规则和流程的统一,做到标准清晰、约束有力。
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一是深化预算与绩效管理全链条融合,前移绩效管理关口,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设立和预算申请的必备条件,提高资金分配的精准性,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二是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增强绩效指标与财政支出标准的匹配性,突出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压实部门绩效管理责任,加强绩效运行监控,推动预期绩效目标实现。三是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的挂钩机制,实现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四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和非重点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惠民生。
五、树牢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一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政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合理把控政府债务规模,在发挥专项债券资金对投资拉动作用的同时,积极做好风险管控。二是严格落实上级关于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做好中长期偿债能力测算,合理安排偿债资金,畅通专项债券举借、使用、偿还渠道,实现债务风险合理可控。三是加快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不断提高国有公司自我发展能力,严格控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四是健全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全县财政安全平稳运行。